社保窗口分多次索要证件 这回闹大了!别怪群众发火(图)

新京报 0

社保窗口分多次索要证明,不料惹怒暴躁大姐拍桌质问:为什么不一次性说清楚!



11月24日,

有网友发布了一段视频引发热烈讨论,

在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

服务中心 大厅内,

一名前来办理业务的女网友,

拍着桌子大声质问工作人员:

我按照你们的要求,

把所有证件都拿过来了,

结果你们一会说要身份证,

一会又要别的证明,

搞得我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为什么就不能一次性说清楚呢?!

原来,

该名女网友不是第一次来办业务了,

每次都因为证件不全无法办理,

好不容易带齐了所有证件,

结果又开始索要其他证明。

女网友觉得这就是工作人员的失职,

压抑了很久的情绪突然爆发,

这才有了视频开头的那一幕,



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引发全网共鸣。

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

他们在办理各项业务的时候,

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窗口办事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趾高气昂,

又惜字如金,

你问他们问题只能问一遍,

问第二遍就开始不耐烦,

服务态度老差了,

明明可以一次性告知要拿什么证件。

可他们偏偏就是要一趟一趟的折腾人,

而且这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窗口,

而是普遍存在。

老百姓颇有怨言,

有些脾气暴躁的,

当场拍桌子还要投诉,

工作人员立马就怂了,

但事后依旧我行我素,



拍摄视频的网友表示,

不光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

就连叫号的机器也跟她对着干,

她来办理业务,

按照程序排队叫号,

可轮到她的时候,机器却跳过她叫了后面的号,

她去找工作人员问询,

对方告诉她是领导让这么叫的,

而且这种跳号的情况不是一次两次,

她每次来都跳号,

这一次更离谱。

一堆人被跳了号,

大家拿着排号单去找工作人员理论,

工作人员委屈的表示:

这个不归他们管,

去找领导,

这一次领导也找不到了。

问穿红马甲的志愿者,

志愿者表示她也不知道领导办公室在哪,

没办法,网友拨打了报警电话,



有知情人表示,

她上周五去办理业务时就发现这个问题了,

一个窗口只办理一种业务,

这就导致同种业务会出现跳号现象,

她也问过工作人员,

也打过投诉电话,

对方都说是系统设置的,

一句话就将责任给推卸了,

但网友却非常不理解,

这种设置明显就是不合理,

如果都这样跳号的话,

那还排号干什么?

现在人压力都很大,

时间压缩的也都很紧,

不少人都是请假过来办理业务的,

结果被工作人员支使的一趟又一趟,

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搁谁谁也受不了,



或许有人会说,

工作人员也不容易,

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

办理各种各样的业务,

不可能一直以笑脸示人,

但我想说的是,

即使做不到笑脸迎人,

至少也要保证工作效率,

践行好自己的工作理念,

明明是便民岗位,

却一点也不便民。

还是那句话,

如果他们觉得辛苦,

那就换别人来做,

让有能力的人来做,

那么大家觉得呢?

“每次都说缺一样材料”,也别怪办事群众要发火

政务服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也关系社会对政府的认知,不可轻忽。


▲一办事群众在政务大厅跟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图/社交媒体平台视频截图

文 | 龙之朱

政务服务大厅办事儿,每次都说缺一样材料?这样“办事人员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的场景又出现了。

据大众网报道,11月24日,江苏常州一女子在政务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称自己按要求把所有东西都拿来了,结果工作人员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每次都缺一样材料,为什么不能早说?据拍摄者称,该政务服务大厅还存在跳着叫号等问题。

每次都说材料不齐,每次都缺一样材料,这样的政务服务让人搓火。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入人心的当前语境下,这样的操作也让人难以理解。办事人员“一次不说清”,怎么可能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

当然,也有人会说,服务大厅事务繁杂,工作人员有一些忙乱乃至疏忽也很正常。但这并不是多次都“不说清楚”的理由。因为,“一次说清楚”门槛并不高。任何一项事务,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工作人员手中应该有详细清单,一次性说明白或者以书面形式告知前来办事的群众就可以。

不只如此,办事大厅也应在醒目位置公开这些信息,还可以放到网上让公众周知,这些也都不难做到。这样,办事的人事先就会心中有数,不必来来回回地跑,甚至都不必让工作人员当面告知。

再就是,“最多跑一次”指向办事窗口的简化、办事时限的压缩、办证数量的减少、提交材料的减少等,这也意味着,办事唯简,有必要持续压减繁冗的材料,尽量减少前置审核事项。这样,大量压减之后,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也都会感觉方便。

当下,很多地方都在喊“最多跑一次”,这样的服务创新推动了办事效率的提升,也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巨大便利。但也要注意到,任何制度创新的支撑点,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制度很美好,但需要人来落实。只有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心系群众、踏实力行,才能把宏大的目标落实到位。

也不必讳言,时至今日,仍有个别政务工作人员仍然以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自居,说话办事的服务意识不够。尽管这样的态度未必就是主动刁难,但在客观上确实给群众带来了麻烦。

机械的技术操作背后,还应该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本着与人为善、与人方便的初心,多提醒一句话,多操一点儿心,老百姓可能就会省很多事儿。

此外,从现场视频看,这个政务服务大厅可能还存在其他问题,像被质疑的跳号等,该解释清楚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该改正的也要及时改正。

说起来,这些事情都很细微,但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对于政务服务的认知,小事不小,不可轻忽。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3751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