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重心有变?习近平的外交碰上拜登的硬骨头(图)

RFA/法广 0

法国世界报北京通讯员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外交在美国的强硬前遭受挫折。放弃参加新德里二十国集团峰会的习近平面临着与华盛顿的关系将持续恶化。


勒梅特在其文章中写道,习近平将不出席于9月9日星期六和9月10日星期日在新德里举行的G20峰会。为什么呢?

在中印两国发生边境冲突的情况下,这是为了不突出印度总理莫迪吗?这是因为习近平更希望推迟与美国总统拜登的见面吗?这是因为习近平在中国有很多事情要做吗?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但习近平的缺席突显了中国一号人物今年秋天必须要面对的困难。

勒梅特表示,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十个月之后,习近平的身边都是他自己挑选的人,在2020年到2022年之间让中国几乎陷入瘫痪的新冠清零政策也成为了遥远的记忆。可是,尽管如此,中国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阴云却越聚越多。

曾经预测中国经济会强劲复苏的专家弄错了。中国经济的状况可能没有某些西方人所说的那么糟糕,但房地产危机、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以及青年失业率高到不再公布,这些都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很少有经济学家还相信中国今年能够实现最初预计的5%的增长率。

中国总理李强与他的前任一样,多次发表有利于私营部门的讲话。他在八月份视察富裕的省份广东时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一流的经商环境。”但习近平几个月来强调“国家安全”优先,这表明中共打算继续控制经济。一位计划将其部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的工业家最近告诉我们说,“五年前,我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但现在不再乐观了。”

美国对台军事援助

勒梅特继续写道,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技术战、台湾周边发生冲突的可能以及西方制裁的前景,让商界和政治领导人感到担忧。8月份,57位被誉为“民族荣耀之源”的科学家应邀前往海滨度假胜地北戴河,与每年夏天都聚会在那里的中国领导人一起,探讨“高水平科技自主权”问题。

对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的基石。7月份以来,拜登政府派出四位代表相继访华:他们分别是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以及商务部长雷蒙多。如此多的访问旨在显示华盛顿的善意,但这并没有解决任何争端。

8月份,拜登甚至做出了两个只会激怒北京的决定:拜登签署了一项新法令,更加严格地限制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对华投资;随后,8月29日,美国国务院又通知国会,向台北提供一笔8千万美元的资金,这是在海外军事融资规划框架下,向台湾提供的第一笔资金。到目前为止,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但没有提供购买武器的财政援助。

从北京方面来看,这两项决定证明了,与其所说的相反,拜登政府确实是在寻求两国经济的脱钩,不再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

此外,台湾将于2024年1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对北京来说似乎不利。富士康的前老板郭台铭宣布参选成为第四位候选人,只会分裂反对派。如果郭台铭坚持参选不放弃的话,这会有利于领先的候选人,也就是现任副总统、民进党的候选人赖清德。

金砖国家扩大

勒梅特表示,北京目前面临两难的境地:如果对“美国挑衅”做出的反应越大,就越会让台湾人感到害怕,就越会有利于自己最讨厌的民进党候选人;如果越是威胁台湾,就越是会鼓励韩国和日本向华盛顿靠拢。美国总统拜登、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8月18日举行的戴维营峰会被白宫描述为“新时代”,这一峰会标志着既感觉到朝鲜威胁也感觉到中国威胁的这三个国家,关系再度升温。

勒梅特强调,面对拜登的活跃,习近平今年夏天能夸耀的只有一项外交成果: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将新增六个成员国(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虽然中国准备在10月中旬庆祝“一带一路”十周年,但是,巴基斯坦反复发生的骚乱和非洲的政变都表明习近平的这一倡议是不够的,是远远不足以稳定决定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普京宣布出席这一周年庆祝活动可能会让其他嘉宾黯然失色,并进一步损害中国和习近平在许多国家的形象。




习近平缺席G20 中国外交重心有变?



2023年8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

中国官方日前宣布,总理李强将出席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 领导人峰会。而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共同缺席本届峰会。那么,习近平的姿态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外交重心正在发生转变呢?

李强将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 美、德对习近平缺席表示"失望"二十国集团峰会在即 主办国印度在中国边境附近举行军演习近平或首次缺席G20 学者:怕被孤立 

路透社日前援引消息人士已经对外披露,习近平可能缺席这个周末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G20集团领导人峰会,总理李强将代为出席。

外界分析认为,习近平的缺席可能是对东道国印度的一次打击,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中国不愿为这个南部邻国增加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经济复苏乏力相比,印度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本次G20领导人峰会被视为印度的一次重要展示机会,总理莫迪近年将印度标榜为一个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崛起大国,并且扮演着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角色。但自2020年6月中印发生边境军事冲突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就一直陷入僵局。



2019年6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左)、印度总理莫迪(中)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会晤时合影留念。(路透社)



在习近平缺席本届峰会的消息得到官方确认前,习近平在南非金砖峰会期间与莫迪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外界此前曾将此举视为中印两国关系出现缓和的标志,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纽约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南亚倡议主任法尔瓦·阿梅尔(Farwa Aamer)向路透社表示,习近平缺席G20峰会可以被解读为“中国不愿将中心舞台让给印度”。

她说:“中国不希望印度成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也不愿印度成为喜马拉雅地区主办这次非常成功的G20峰会的国家。”

《华尔街日报》也指出,自2008年G20集团开始举办领导人级别的会议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通常会亲自出席。但此次,中国官方并未具体说明习近平缺席的原因。

与此同时,习近平缺席G20峰会也再次降低了美中两国领导人近期会面的几率。即将前往新德里出席峰会的美国总统拜登周日表示,他对习近平的缺席感到“失望”。由于习近平缺席本届峰会,外界关注另一场“拜习会”能否年底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期间出现。然而,中国官方通常不会过早确认习近平的出访行程。

《纽约时报》直言,“拜习会”在本届峰会落空可能表明习近平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缓解目前北京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此外,有鉴于中国房地产危机对政治和经济安全的影响,习近平缺席G20可能也是要坐镇北京处理局势。

外界注意到,与习近平步调一致,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不会前往新德里出席本届G20峰会。俄乌战争爆发后,普京也已缺席去年在印尼召开的G20峰会。俄罗斯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普京“行程繁忙”。



国际传媒热议习近平缺席G20峰会





在数日猜测后,中国外交部确认了主席习近平不会出席本周于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由总理李强代为出席,引发国际传媒热议习近平为何缺席,并解析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将是自2008年首届领导人峰会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缺席。2020年、 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习近平都以虚拟方式出席了峰会。另外在被问到习近平不能出席会议的原因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拒绝回答,实在不寻常。

习近平缺席的原因目前扑朔迷离,一些专家认为习近平缺席恐怕与这次G20峰会可能难以达成任何共识有关。

据路透社报道说,G20峰会很难解决问题暴露出西方和非西方大国之间合作的局限性,并促使各国加倍支持它们更乐于合作的团体。

华盛顿威尔逊中心南亚研究所所长迈克尔·库格尔曼(Michael Kugelman)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要应对全球威胁,“分裂成西方和非西方集团并不是人们想看到的”。

本届峰会不能达成共识也将损害印度总理莫迪的外交声誉,他正利用此次峰会主席的身份提升新德里作为经济强国和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地位。

报道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Alfred Wu)分析说,考虑到习近平对国内问题的关注,他可能不愿意出国访问。“习近平正在制定自己的议程,他最关心的是国家安全,他必须留在中国,让外国领导人访问他,” 他补充说。

纽时:习或更喜中国有更多话语权的小集团

周二,纽约时报登出文章解析习近平为何缺席七G20,这意味着什么?文章同样指出,在这一决定宣布之时,中国与20国集团的几个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正日趋紧张,具体来说就是美国和印度,前者是因为北京对俄罗斯的持续支持,后者则是由于中国在亚洲越来越强势的领土主张。

文章认为,中国政治的不透明和北京的沉默让人很难理解习近平为什么选择不参加峰会。分析人士说,这可能表明习更喜欢那些让中国有更多话语权的小集团,比如近日刚刚在约翰内斯堡闭幕的金砖国家峰会,与会的都是新兴国家。考虑到这意味着习近平失去了在20国峰会期间与拜登总统会面的机会,此举可能表明,习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缓解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此外,在这场峰会举办之时,由于不断恶化的房地产危机,中国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可能将是对习近平统治构成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习的缺席可能是因为他需要待在北京应对紧迫的经济问题。

纽时强调出,习对权力的紧握也意味着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会不确定,假如峰会达成了任何决策,李强是否有权力去推进。

文章接着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说,“每次‘缺席’都会有这样的猜测,不仅说明了不透明带来的不确定性,还让人们看到一切似乎都取决于习,毕竟权力集中在他身上” ;“如果领导层从外面看——进而也关系到内部——如此依赖一个人,那就会形成一个相当脆弱的局面,无论那个人多么强大,” 他还说。

文章评估,既然在新德里的会面已经不可能,拜登下一次与习见面的机会可能要等到11月在旧金山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况且,鉴于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中国在摆出没兴趣打交道的样子,因此不能保证习届时会参加。

华日:这很可能被视为对印度总理莫迪的冷落

同一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缺席本周末在新德里举行的世界领导人重要会议,而是派出他的最高副手出席此次峰会,这很可能被视为对印度总理莫迪的冷落。

报道说,自2008年G20开始安排领导人级别的会议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通常会亲自出席G20的领导人峰会,但根据中国外交部周一发表的一份简短声明,今年中国政府决定派出国家第二号领导人国务院总理李强参会。

中国外交部没有说明李强代替习近平出席的原因。习近平自2013年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参加了每一届的G20领导人峰会,不过他没有到场参加2021年在罗马举行的会议,因为当时正处于新冠疫情期间,习近平取消了出国访问。那一年,习近平是通过视频连线向峰会致辞,并派外交部长前往参会。

华日注意到,在回应早些时候关于中国领导人可能缺席的新闻报道时,即将出席新德里峰会的美国总统拜登对习近平的缺席表示失望。拜登周日对记者说:“但我将会去见他,”拜登没有仔细说明。美中两国官员一直在为拜登和习近平可能于11月在旧金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而努力。”

报道援引印度学者看法称,新德里将把习近平决定不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视为北京方面对莫迪的冷落。

印度索尼帕特的金德尔全球大学(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国际事务学院院长Sreeram Chaulia说:“他们试图对印度做出非常不客气的回绝,他们认为印度正试图在一个多边论坛上发挥领导作用。”

习近平的“空椅子”不是好兆头

在上述报导的前一天。法国《观察家》周刊网站登出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阿斯基的文章:《为什么习近平在G20上的“空椅子”不是好兆头》。

文章写道:“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的缺席有时和他的出席一样具有说服力。中国一号人物习近平的决定就是如此,他不会前往新德里参加9月9日至10日举行的G20峰会即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会议。由于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发出逮捕令,(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缺席是意料之中的;但习近平的缺席则不是,因此,习使诸多主要政府陷入了疑问的深渊。”

文章突出,“空椅子”在世界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已经成了一个梗,一个象征,它源自中国首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被以空白理由逮捕的刘晓波不能出席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典礼主办方特地为刘留了一把空椅子以示对刘的尊重及抗议中共对异议人士的镇压。

值得关注之点还有,没有习的20国集团对莫迪也不见得就很糟糕。

习“的到来将意味着,在没有采取任何有诚意的措施去解决边境危机的情况下实现关系正常化”,位于新德里的政策研究中心的战略研究教授布拉玛·切拉尼对纽约时报如是说道。

纽约时报表示,地图引起的争议令人怀疑,本月习近平和莫迪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的会面究竟取得了什么进展——如果有进展的话。两国表示就边境争议展开了商讨。

那场峰会被视为习近平的一场重大胜利,经过北京的努力游说,该集团的成员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进行扩张,邀请六个新成员加入。

纽时提及,近几个月来,习近平只去了那些能保证友好相待的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还有最近的南非。

中国领导人不出席,这对此次峰会的东道主印度是一个打击,同时也令人对习近平作为世界政治家的形象产生疑问。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2470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