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选址雄安的原因之一是估计那里不会再发大水(图)

Weiggg 0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在2017年的说法来看,选址地势低洼的雄安新区而不担心洪水席卷雄安,是估计那里不会再发大水。

下图是徐匡迪院士在另一次会议上讲话。




2017年6月6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上说:

“现在的问题不是洪水,而是干旱,白洋淀上游9条河全都鹅卵石见天了!因为在河北省城镇化过程中,保定、正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大城市都是沿太行山而建,为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就要在太行山上建水库,这既为了防洪,也为了城市用水。但这也造成白洋淀上游河流基本断流,60年代大洪水以后这个地方没有再发过洪水。”

这似乎是说,由于雄安已经50多年没有再发洪水了,就估计不会再有大洪水泛滥了。

现在看来,这是什么逻辑?气候变化无常,近期可测,长期难测。

这方面有多少成语和诗句:天有不测风云,天威难测,天意从来高难问……



于是有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之说,99年没出事,不保证100年不出事。

事物发展有三种状态,一种是由于惯性而沿着原来的方向前进;另一种是前进的动力和遇到的阻力互相抵消,从而原地踏步,保持现状;第三种是物极必反,走向反面,如同钟摆摆到一端后就要往回摆动了。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洪水就不能“60年不发,一发而不可收拾”吗?50多年没闹洪灾,也许正说明拐点和洪灾已经不远了。

若说历史的惯性,那么最近50多年的缺水的惯性,怎抵得此前万千年中多次水漫白洋淀的惯性?

下图是河北容城县、雄县和安新县环抱白洋淀的地图。


相对于天上气候的变幻无常,地面海拔低的问题,则是“有常”的,是人力难以改变的。可以预测,今后几百年的雄安地势都是低洼的。

除非地壳变动,把地面托起来,但那个过程若是静悄悄的缓慢发生还好,如果通过地震的方式剧烈发生,那对于人类和建筑来说不是大灾难吗?

而且,高楼大厦林立,是否还会促使地面沉降?

徐匡迪在上述那次讲话中还透露,为做到理水营城、水城相融,水利部已经同意,将太行山几个水库的水直接输到雄安新区。并且,国家已决定将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的燕山石化整体搬迁至曹妃甸,“他们加工原油用的太行山水将用于雄安新区。”

这说明,当时雄安的水是不够用的,守着白洋淀而缺水,是因为大湖处于枯水期还是因为那些水被污染?

 

《反思愚公移山和人定胜天》(2023-07-10已读3153



https://club.6parkbbs.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523768



我和GPT-4谈华北水灾、地下水和中美水库 (2023-08-03已读2243)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618691



退林还田?大炼钢铁运动的森林之灾(2023-04-05,已读4566)



https://club.6parkbbs.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500342



 
贴主:Weiggg于2023_08_05 10:15:57编辑
《军事纵横》Weiggg 原贴: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621077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1970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